下集很久齁~
我打字不快,說話挺快的
真希望有電腦語音輸入軟體
這樣要我一天交10篇新文也不是問題,哈
關於英式下午茶請參閱Harrods 茶 達人品茶講座
當天課堂上同學提出"如何規劃一場茶宴"的問題
bubu姐建議由人數和對象來著手,例如:
1.人數:如果只有4個人,可以準備5樣茶點,其中一項是有份量的 ,例如:海鮮鍋
(這比較像是跨午或晚餐的high tea)
用總數來考慮要製作的份量--->每人每樣小點至少2個
2.對象的年齡比:如果小朋友多在造型上可以可愛一點,顏色豐富一點
一人一杯的布丁就很合適
另外在餐間的閒談中,大家談到有關餐具和小道具的選擇
大家對bubu姐的碗盤很有興趣
像是小湯匙還是小烤盅,優格杯等..
還有bubu姐的巧手佈置等
或正在考慮想買一些新的餐具等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bubu姐也分享自己的"喜好"
我用"喜好"來形容
是因為我覺得這關係到所謂的風格或品味
跟食物或衣服一樣
沒有絕對的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
bubu姐用室內擺設來解釋
她曾參觀過一個家,每一樣家具都很漂亮
客廳裡大大的落地窗更選了一個非常美的窗簾
問題就出在窗簾太美以致搶了其它家具的風采
去過的人都只記得這家有著很美的窗簾
意指先考慮好妳最想要的風格是什麼
然後選一個當做最主要的表現重點
像bubu姐就很喜歡她们家的一盞立燈
在曼谷一直使用且喜愛的家具也跟著回臺灣
看到大家都把焦點放在裝菜餚的碗盤
bubu姐也提出一項有趣的觀察角度
除了碗盤之外,裝在碗盤裡的食物也是整體搭配重要的一環
此時想起有次跟婆婆在餐桌的談話
我跟婆婆說:覺得日本人很會搭配餐具和擺設
不只是專業的餐廳如此,連一般的主婦都很有sense
婆婆可愛的回答:真的呢~在日本是習慣一人一套餐具
前菜有前菜的盤子,主菜,湯,飯碗也是
所以一家四口吃一頓飯至少要用掉16-20個碗盤
連餐具也要換季,不同季節有其適合的顏色,樣式
40年前剛到台灣對於一家人共吃一盤菜,共喝一碗湯的習慣很不適應
但婆卻說因為自己不愛洗碗,所以後來反而喜歡這樣的方式
因為可以少洗很多碗^^
後來在回程的路上跟同學討論起今天上課的心得
我有感而發說起自己很羨慕那些風格明確的人
就家的風格而言
有人喜歡鄉村風,普普風,極簡風..........等
我卻說不出喜歡哪種"風"?
頂多只能說我不偏好XX風
就像穿衣服,當我看見櫥窗中某一件衣服我會馬上聯想到某一位朋友
因為這是他的穿衣風格,擺明就是他會穿的也適合他穿的
我就沒有...
在家完全"魚干女"的穿著
最喜歡的一件T恤是16年前買的國民牌子(有隻青蛙那個)
謝謝好友還寫了生活中的臨摹與我共勉
另外有一位曾旅德多年的同學也跟我分享她在德國的生活
她說在德國時常被邀請參加下午茶
第一次去的時候有被"講究"的氣氛嚇到
所有的茶具都是搭配好一整"大"套的
同一系列的咖啡杯盤,奶壺,糖罐
點心盤,刀叉,湯匙...等
這讓我想到曾看過鄭華娟的四季花杯盤一書
裡面的同名散文中也恰恰描述著相同的情境
剛好博客來有這篇內文連載
很有趣可以看一看!
一開頭就說:
沒人用的餐具杯盤於我而言,就像失了舞劍者的寶劍,舞劍者沒進步,寶劍也很寂寞。好的餐具在你多用它之後,它一定會跟你對話,幫你找到不同的餐桌創意。
我一直對很會佈置家裡和擺設的人很羨慕
這種"sense"到底是天生還是可以練習的?
我想都有吧!
正如四季花杯盤中的最末一段:
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美學,看見生活中現有的小物件可以如何配合四季的流轉之美,找出自己喜歡的花杯盤風格,正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。希望你也已經開始練習你的生活之美……
這是我的小小練習,期望生活越來越美~
這一餐只用一只平底鍋就完成~
1.先用少許水燙蘆筍備用,將水倒掉擦乾
2.加一小塊奶油與沙拉油煎漢堡肉,約8分熟取出
用錫箔紙包覆利用餘熱讓漢堡肉慢慢熟且保留較多汁的狀態
3.利用鍋裡的油直接煎荷包蛋,雖然因為奶油的關係,蛋無法保持白晢的外表
但卻很香~
4.煎完蛋直接再炒美人腿和紅蘿蔔,加一點點水幫助軟化再調味
5.最後組合起來就完成囉!
夏天到一定要吃毛豆的,我们喜歡簡單的加鹽燙熟
一次煮一大鍋冰凍起來,吃之前直接拿出來室溫數分鐘就可以吃了
我们喜歡吃凍過的!
啤酒是毛豆的好朋友,當然要來一杯^^
同場加映:
bubu姐---從部落格的禮貌再談家計用度的思考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