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先前寫過我的一畝田認養活動嗎?
很開心這天又跟著大夥直接到認養的稻農家體驗插秧樂~
P@YEASY的公共事務推廣部同仁大概是我近來見過最快樂的上班族
渾然天成的親切與開朗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
兩次活動下來我想我知道為什麼他们這麼快樂了~
因為他们真心喜歡他们的工作
而且深信他们的工作可以幫助許多人
他们幫忙銷售過臺灣稻米,蜂蜜,臺灣梅子及其加工品,如梅精,酵素等
當然這都不是農民自個兒找上門的
而是他们的同仁無意間發現這些默默無聞,辛苦工作的職人
回公司後跟老闆"吵"著要幫他们賣這些產品
"吵"!
第一次覺得吵這個字也很美妙^^
還有達摩傳媒有限公司,當P@YEASY跟他们提起這些活動需要支援時
義不容辭的出錢出力,讓大嬸覺得臺灣真是處處有溫情的"好所在"~~
心中吶喊 :臺灣萬歲!我愛臺灣啦!!
P@YEASY為大家租了一臺大遊覽車還替每個人保了平安險
在車上P@YEASY的陳協理先幫大家簡單介紹今天要去體驗的稻農小故事
王連寶先生,53歲,種稻資歷已有30多年
種稻是他的主要收入來源
他和弟弟王連華兩家共育有7個小孩,住在傳統的三合院裡
共同繼承家裡留給他们的一甲地
因為生為長子,自覺有責任守護祖業而踏上種稻之路
王連寶先生有著傳統農民的勤奮精神
所以即便收入不多也是默默耕耘
不願農田休耕領休耕補助
更因為面子問題不願賣掉祖產轉行
繼承是現今臺灣70%的稻農之所以還繼續種稻的主因
照片中一片野花野草的正是休耕中的農地
事實上在村子裡的田大多休耕了
憨厚的王連寶先生說:「因為我不會做別的事,只能種稻」
所以和他的弟弟幾乎租下家裡附近所有休耕的稻田
目前約13,14甲,今年因為有了企業認養
所以又在石門水庫附近又多租了已休耕十多年的五甲地
真好!
因為有更多人吃臺灣米所以一些閒置的農田又再度"活"了起來~
王連寶先生種的是「桃園三號」訴求口感的「香米」新品種
煮的時候有芋香且適合桃園地區的水土耕種
但如其它食感佳的稻種,產量均有偏低的現象
而此款桃園三號已成功外銷到歐州~
王連寶先生的灌溉水源來自石門大"土川"
因為剛出水庫不遠所以水質相當乾淨
我们的大遊覽車無法進入鄉間小路
所以下車步行
途中見到有人在大溝裡撈魚
還真的有魚呢~
而桃園冬季多風 ,過去為防風和區隔地界,
農民常在農田間種植整排的竹子或槿花
於是稻田點綴竹林,槿花是這兒的典型景色
走了一段路,終於來到王連寶先生家了
這天的天公不太作美,除了寒冷還不時飄著細雨
大家大多穿的很"整齊"....
王先生笑說:大家都穿安ㄋㄟ是麥按怎下田?
嘿嘿~大家先用傻笑帶過
陳大哥請王連寶跟大家說幾句話
他說很高興大家來我们這裡,但是我也不知道要說什麼
陳大哥只好用提問的方式讓王先生回答
憫農詩
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
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
唐.李紳
想必大家都朗朗上口
但現在是機械化社會,汗滴禾下土的景象早已不復見
然而購買農耕機器的費用多是貸款得來
機器的折舊與維修也是很大的負擔
加上臺灣的農民大多是自己種但無法自己賣
所以才會造成普遍的農民收入都不是很高
後面紅色的耕耘機要300萬!
這是除草機
因為用的是有機肥所以雜草也很多
後面成堆的是有機肥不是農藥或化肥
這是聯合收穫機也要2~300萬!
割稻的時候會自動脫穀
維修貴且平均壽命約為 5年
這是插秧機,90萬!
這是今天插秧用的秧苗
看大家一窩蜂的對著秧苗猛拍
王連華先生馬上把秧苗攤開說:打開來看沒關係,這樣看得比較清楚啦!
真是細心~
接著兄弟分工合作,一人開著貨車,一人駕著插秧機就定位
再合力把秧苗放在插秧機上
可以放的空間都放滿^^
這是榨完苦茶油後剩下的渣,很香~
拿來對付福壽螺的
P@YEASY找到王連寶先生時
他並不是採無毒耕作的方式
因為一般對有機的先天印象好像就是營養少,蟲害多
所以P@YEASY的同仁就告訴王連寶現在的市場趨勢
鼓勵朝有機的方向改變
對土地友善不用化肥和農藥
讓農民,土地, 消費者達到三贏的狀態
單純執著的王連寶先生聽進去了也一步一腳印的朝有機耕作努力
所以他的稻米已通過生產履歷認證!
"都市聳"胖弟也來摸摸不常見的苦茶渣
而蟲害的問題因為桃園氣候涼爽所以蟲也比較少
而因為施有機肥的關係,稻子的莖也長的比較粗壯,蟲不喜歡吃
形成自然的驅避作用
再來看看現代農民真正的工作情形
後面追著跑的是王家的小朋友
在田梗上依舊健步如飛
聽P@YEASY的同仁說在泥濘的田裡小朋友也是用跑的
哇~~只能說他们有練過,一般人請勿嘗試~
這天氣溫約十來度,而小朋友身上只穿1-2件衣服
還個個頂上無毛
看看他们精神抖擻的樣子
我家胖弟穿了3件衣服把頭包緊緊
手還是冷吱吱
果然欠鍛練!
插秧機左右各有一支"手臂"
行走時會在田裡劃下一道直線
這是等會兒機器調頭行走時的中心點
這樣插出來的秧苗才會一排一排整整齊齊的
小朋友很開心的大喊~爸爸!爸爸!
原以為是在替爸爸加油~
結果是......................
大喊爸爸是想坐插秧車兜風啦:)
其它小朋友也分批坐上去體驗一下
王連華先生好意讓胖弟坐在最前面"操盤"
結果我们胖弟很不okay~
只敢正襟危坐的在旁邊~@@
後來秧苗沒了
小朋友不用爸爸交代
個個主動衝去抱秧苗給爸爸
看著小朋友天真無邪的笑容
覺得他们好像是在玩搬東西的遊戲
而不是在幫忙工作
他们真正的樂在其中而且很享受
再一批小朋友上車,插秧機頓時變成了娃娃車
王家姐姐也想坐,王先生說妳平時常常坐,這次讓別的小朋友坐!
王家姐姐馬上說了聲好!還開心的跟大家揮手說掰掰
或許是為人母的關係,對於這些親子間的相處與對話特別敏感
也特別感動~
心想或許「無為而治」除了適用在無毒耕作上
也適用在親子教育~
我家大叔問了王連寶先生:這裡有穀倉嗎?
王連寶說沒有啦~等收成的時,看要出貨多少就收多少
這樣米比較新鮮不用屯貨~
秋收的時候用聯合收穫機來收割打穀
然後再用這台稻穀乾燥機來烘乾
(以前農村大多用日曬要花上好幾天的時間)
有人問溫度是固定的嗎?
王連寶說: 視當日氣溫而定,比當日氣溫多20度來乾燥就可以了~
乾燥後的稻穀就用風鼓機來篩選
王家有一台小型脫穀機
將篩選過後的稻穀倒進脫穀機
經過一次,兩次的脫穀
可以得到糙米,胚芽米(玄米),和白米
稻穀由外向內的構造分別是稻殼、米糠、胚芽及胚乳等部分
糙米:稻穀去除稻殼後之稻米,保留了八成的產物比例
胚芽米:糙米加工後去除糠層保留胚及胚乳,保留了七成半的產物比例,是糙米和白米的中間產物
白米:糙米加工後去除糠層,去除胚,保留胚乳,保留了七成的產物比例。市場上最主要的類別
以上資料摘自維基百科
現碾的白米
還是溫熱的,不用煮也有芋香
直接把米粒放入嘴裡含一下是甜的
咀嚼後是芋香會慢慢散發出來
王家熱心的要大家自己裝點現碾白米回家試試
雖然很想拿卻又覺得自己沒出什麼力,不好意思
大叔也在一旁叮嚀要我不要拿,無功不受祿
可我真想吃吃看,後來還是看大家都拿了才請帆帆裝了一碗
拍謝,貪米了!!
此時廚房正傳來陣陣的香味
大家循香來到三合院的"灶腳"
我貪婪的大口大口深呼吸
想讓這古早炭香滲透到身體的每個細胞
其實心裡很激動,想起老家的那一口灶
也想起在灶邊煮飯的阿嬤....
炊煙裊裊,
未先嚐,心已飽
辛苦了,謝謝招待~
來到灶腳外的後院
看到這隻朋友寄養的雞,養的真好
但王連寶先生卻堅持不殺雞
因為小時候聽了餓肚子的悽厲豬叫聲
讓他覺得以後只"養"稻子就好
因為稻子不會出聲,給它水就能活
已經少見的古井,裡面還有水
豐盛的午餐
一大鍋酸菜鴨湯
有鹹粥
還有炒米粉
王連華先生還跑去"傳"了一罐辣椒醬來
鄉下濃濃的人情味我深刻感受到了
很樸實的好滋味~
吃飽了也該下田體驗一下插秧趣吧~
雖然天氣涼但田裡的土踩來沒有想像中的冰涼
先取一撮秧苗
再分成2-3株
插到土裡約 2-3公分深 ,完成!
最後還有熱茶和自家種的有機木瓜可吃
熟了有甜但口感不是軟的
很有趣~
其實我也好想赤腳手拿木瓜邊走邊吃喔~
這樣才有融入這片世外桃源的感覺嘛~
再看一次小朋友燦爛真誠的笑容~
謝謝你們的盛情招待!
天陰陰,風涼涼,心卻熱熱的
請大家一起來支持臺灣好米
餐桌上的安全自己決定
家庭認養還可以親自去農地體驗插秧趣
也算自己種自己吃:)
再說個小故事~
因為王連寶先生是個有故事的人
如果仔細觀察照片裡的王先生
可以察覺他的右手少了2節指頭
分別是在小六幫忙操作打穀機
和國中時做木工貼補家用時所造成的職業傷害
因為一直在家幫忙務農,所以王連寶很晚才結婚
最大的小孩今年小五
王太太是越南籍
3歲喪父,6歲越戰發生被迫在西貢的難民營生活
12歲喪母過著四處流浪的生活
王太太目前也在種菜然後上市場賣自己種的菜
2個辛苦過的人終於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~~
後記:
我很喜歡看一個美食旅遊節目
主持人很喜歡問別人一個問題
如果知道你明天將死去,最後的一餐你會想吃哪一道菜??
如果有人問我此一問題
我的答案是:一碗臺灣好米煮的白飯
如果可以請再給我一顆半熟的荷包蛋,淋點臺灣醬油
啊~這樣就足夠了^^